似態族群研究計畫I/竹編夾泥老屋的追憶/蕭佑任



首先,我想先大略介紹一下這棟老屋。
它是竹編夾泥結構的合院式建築,而我所介入的空間是所謂的「正身」部分,只能大概得知
它屹今約莫八十幾年的歲月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從壁面上壁紙的殘片來推斷,這個房間可能是以前的臥房吧!而斑落的乾泥又不知含了多
少往事追憶,它就這樣孤伶伶的坐落在山溝旁的土坡上,推開正廳的大門,戶對那如臥龍
般串起大崎的山溝;昨日埕上嬉鬧聲映著溝水潺潺的景象,大概是它記憶中最為風華的時
刻吧!











對於老物件,我有一定程度上的戀癖;看到它,便會不禁的去試想它所製造出的時空背
景、它所擺設的環境、它被使用的狀況,那是屬於每個物件的記憶銘刻,對我來說,它又
代表了一個符號;一個紀錄那個時代的符號,而我所能做的,比較像是替它們述說骨子裡
的傲氣罷了,那樣的大江大海、那樣的坐懷四方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建物,也同樣是個蘊含豐富情感的物件,甚至更多,每個人造物的產生,都與製造的當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,被使用時也經由我們手中的溫度留下殘片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而我這次想要嘗試的部分,便是將我自身的角色做一個抽離,一個人是我虛構出來的,他
年代約莫在日治中期左右,他是個生物相學家,代表帝國來這裡追尋、分析一些可用
的資料及資源,在他的研究中我試著架構出一種新的知識系統,一種以人造物、人造物
殘骸、人造物原料、有機物、有機物殘骸等等的分類機制。


另一個角色是我本身,我將我在歷史洪流中發現的這個人以早期博物館學的方式去重現
出他某種程度的生活方式,又藉由這種形式去將物件本身的脈絡連起來。比較有趣是,
那個虛構出來的角色,不知不覺的變成自我身分追尋的一種投射了。












在這樣的空間場域裡,藉由垃圾、植物的撿拾,去提出地方性知識碎片集合的命題,又在這樣的老屋裡煞有其事的去經營一個房間,或許是我對於現今知識系統翻轉的一個隱喻吧。

再次感謝青水工作室,室長李正書 拍攝作品照。








其他創作者&活動介紹 《大崎無限
各個作品相簿連結《白天版》《夜間版
隱身村落研究室  整理連結《整理全記錄

【台南】
展覽日期:06/13 (三) - 06/24 (日)   (週一、二休)
展覽時間:13:00 ~ 20:00
展覽地點:台南大學藝術特區第三空間   交通方式(點此)
展覽地址:台南市慶中街216巷1號
開幕茶會:06/16 (六) 15:00 

【台北】
展覽日期:07/21 (六) - 08/05 (日)
展覽地點:青水工作室
展覽地址:新北市新莊市中正路700-3號4樓
開幕茶會:07/22 (日) 15:00 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